据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4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亮年院士,因病于2024年4月2日15时26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计亮年,祖籍宁波鄞县,生于上海,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与教育家,主要从事配位化学及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曾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首任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亮年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数十载如一日坚持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工作,在中国生物无机化学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音容虽逝,风范长存。
天道酬勤,自强不息
1934年4月20日,计亮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计竹卿当时是英国泰晤士报驻上海分社职员,家境殷实。计竹卿夫妇育有六女两子,计亮年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2010年9月计亮年院士在上海市马当路普庆里10号
然而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在战火的摧残之下,计亮年的家庭逐渐衰落。在之后的几年里,命运似乎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打击。6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病不幸去世。9岁时,父亲也因肺结核病离世。
1948年,为了生计,仅14岁的计亮年提前辍学进入社会,他前往上海信馀皮革制品厂当学徒,被剥削压迫的生活,让他饱受磨难。
▲2016年4月计亮年在信馀皮革制品社作坊旧址前留影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计亮年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命运转折点。他从小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做学徒期间,他非常渴望学习知识。解放后,上海市总工会出台了关于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的规定,给他提供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机会。他为了补上落下的课程,十分珍惜时间,白天在工厂工作,晚上就疯狂地挤压时间,分别到夜中学和职工业余补习学校学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就是这种分毫必争的狠劲,让他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初中、高中课程补完。
1952年,计亮年参加了高考。当时他填报的是医科专业,高考体检时却被发现他因右耳鼓膜烂穿,右耳全聋。这是他悲惨童年留下的印记,小时候他被欺负,右耳被放入黄豆,引起中耳炎,因没钱治疗,最终致聋。右耳失聪的他不能报考医科专业,改填专业为“化学”。天道酬勤,最终他以100名录取生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山东大学化学系录取,从此踏上了化学的科研之路。
砥志研思,笃行致远
计亮年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山东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寒窗苦读,养成了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用知识填补人生的每分每秒,勤奋、坚韧的品格也贯穿了他的科研学术生涯。
▲计亮年的山东大学毕业证书
大学毕业后,他被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前身)选拔为国内第一批原子能培养人才,并被选派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同时担任《放射化学》课程实验助教工作。在此期间,他遇到了钱三强、胡济民、何泽慧、朱光亚、肖伦、杨承宗和苏联专家湟费洛夫教授等一流的名师授课,这些名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潜心钻研的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计亮年,受益颇多。
1958年,计亮年被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中南地区分局从事核燃料矿山和工厂的筹建,以及生产管理工作。身处管理岗位的他,还是一心想做化学研究,因此1959年,他主动申请去第二机械工业部新建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从事教师工作。
1959年10月至1960年9月期间,工作单位推荐他参加设在南京大学的全国配位化学研究班进行深造。在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下,计亮年对配位化学的兴趣愈加浓厚,学识积淀愈加扎实。
1972年至1975年,他被借调到广东有色金属研究院参加“03045铜萃取剂”冶金部合作攻关项目。他和同事日以继夜地投入到这个项目的研发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他作为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化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有关铜萃取机理研究方面的论文。
1975年,计亮年因工作上的突出成绩,进入中山大学金属系,并开始投入到生命体系中的配位化学研究,即新兴交叉学科——生物无机化学。
披星戴月,深耕科研
1982年10月至1983年11月,计亮年公派赴美国西北大学学习,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配位化学家弗瑞德·巴索罗院士。在这段留学岁月里,他仍旧如饥似渴地汲取生物无机化学知识,有时为了与同事错开使用实验仪器的时间,他会凌晨四五点钟就到实验室测试,等同事9点来上班,他已经做完前半段动力学实验数据,赶去图书馆查资料了。
▲1982年计亮年与导师巴索罗院士
在美国西北大学办公室合影在美国一年研究期间,计亮年就在国际著名刊物《Organometallics》《 J.C.S.Chem》《Commun》上正式发表“茚基动力效应”论文3篇(其中第一作者2篇,第二作者1篇)。国际无机化学权威、当年任美国化学会主席的巴索罗院士在其专著中称,计亮年作为三名贡献者之一,首次发现“茚基动力效应”。这些成果为廉价金属锰代替贵金属作为氧化均相催化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轰动国际。
勇攀高峰,报效祖国
1983年,计亮年从美国回来后,他不仅要主讲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这门基础课,担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和广东省化学会秘书长,还要在缺乏师资、设备和条件的情况下筹建中山大学生物无机化学实验室和团队,为中山大学无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国内新兴学科的发展。他培养生物无机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学科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等100多名,大部分都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负责人。
几十年时间里,以他为首的研究团队,以金属酶化学及应用转化为研究对象,系统而创新地使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先后在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模拟、天然过氧化物酶修饰、核酸酶模拟三种酶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关于钌多吡啶配合物作为人工核酸酶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推动了中国生物无机化学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能源、生命等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
计亮年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生物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先后被邀请到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作特邀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计亮年院士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11项、荣誉奖13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2012年,计亮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2003年,计亮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12月庆祝计亮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亮年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数十载如一日坚持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工作,在中国生物无机化学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