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河姆渡遗址考古现场建立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馆已有20多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上千万观众,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家中国史前博物馆。其占地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由博物馆主馆区、遗址发掘区复原现场、干栏式建筑古村落展示区、遗址古生态园区、古渡口标志景观区等多种场景组成,加上作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一部分的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其多功能的展示场所和丰富多彩的展览手段,在国内众多博物馆中也是非常独特的。
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建成和开放于2007年,是一座集考古发掘和研究、文物遗迹现场保护、考古现场展示开放于一体的特殊博物馆,为国内罕见,为完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功能起到了独特作用。2014年,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一起被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河姆渡文化成为拥有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
位于田螺山遗址西侧2公里处的井头山遗址,其首次发掘已于去年8月完成。通过初步研究,已取得重大学术成果,确认河姆渡文化来源于宁波本地,是浙江首个沿海史前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洋文化遗址,成为进一步推动河姆渡文化研究、宣传、保护、利用的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2018年,余姚文物部门已启动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将为全面利用河姆渡文化的考古成果、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河姆渡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提供重要保障。2019年至2021年间,当地已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前不久进行了规划的评审和论证,目前已进入最后的修订阶段。
自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2000年,河姆渡遗址被《中华读书报》评选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被《考古》杂志评选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2009年被《中华遗产》期刊评选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
通讯员孙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