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民,镇海贵驷王家桥人,1920年出生于上海。1936年只身去新加坡谋生,走出了创业第一步。后在广州开设“大华贸易行”。抗战胜利后到日本创业,创办日独药品株式会社,后与德国先灵药厂合资,改组为先灵株式会社,任大阪总部经理。1972年移居美国旧金山,先后创办伟士利企业有限公司、华声广播电视公司、西湖投资开发公司等,成为“新加州地产大王”。在1996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北美华人富豪榜上,拥有3亿美元身价的张济民排在第4位。
● ● ●
戴教授以“梦的追求”统领全书,以“雄起于东亚,晚成于北美,报效于祖国”三个篇章来概括张济民先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历程。而我在阅读中,感受最深的却是书中多次出现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句老话。还有一句老话,讲的也是相近的道理,“苦成萝卜头,吃穿勿用愁”,言下之意,只有下得辛苦,才能发家致富。两者的区别是,前者着眼于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后者更重视个人的享受。从创业的视角来说,前者着眼于成为工商阶层的一员,后者只是普通的劳动者,所以宁波人外出创业,称为“学生意”,而不是“打工”。因此,把“梦的追求”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结合起来阐释张济民的创业历程,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现在的年轻人要学习传承前辈“宁波帮”的创业精神,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他们甘于吃苦、勇于奋进的精神。吃苦耐劳,这应该是走向创业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对张济民来说,初下南洋时,面临的首先就是生活的落魄与艰辛,“有一回饿了三天,实在没法,就趴在河边咕噜咕噜地喝了一肚子水”。但牢记的却是父亲常说的一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对张济民,还要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楚,就是身在国外,要受到当地国民的排挤与冷遇,虽然他的夫人是日本人,但他却永远无法融入到日本社会中去。他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要有永不懈怠的拼搏与奋斗,才能作出一番事业,才能出人头地,赢得应有的尊重。
他是1945年至1972年期间在日本创业,日本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排外性,对于到日本做生意的中国人,更是不遗余力进行打击。张济民晚年回忆说,这使他在商业活动中备受打击,吃尽苦头。对于这种境遇,张济民一方面只能默默地承受,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自己的百倍努力去打拼。戴光中教授写道,万幸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始终是张济民的座右铭。他那百折不挠的性格,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磨灭,而是咬紧牙关,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1970年,张济民任总经理的日本先灵股份公司销售总额达100亿日元,在日本同行业中排名第24位,在先灵总公司中排名第2位。3年后,张济民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辞去职务,迁往美国。许多人不明白其中原因,对张济民来说,日本人的排外性使得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是主要原因,而总公司的不信任和工会组织的“好斗”则是直接原因,这对一向待人以诚的张济是沉重打击。好在他事业有成,并且得到大多数员工的尊重,可以扬眉吐气地离别一手创办经营的会社。
既有梦的追求,又能百折不挠艰苦创业,这在张济民身上得到完美结合。没有梦的追求,奋斗和艰辛就没有目标和方向;不能含辛茹苦,梦便永远只是梦。要让梦成真,就必须吃得苦中苦。
“吃苦”的另一种表述即是“勤奋”。张济民刚到美国,首先面对的就是语言障碍,其次是繁琐复杂的美国税法,不解决这两个难题,创业便难以起步。这位阅历丰富的企业家,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手抄税法。
他找来一本厚达一英寸的《美国税法大全》,决心从头到尾,一笔一划地抄写,边查生字边读内容,既学习英文又研究税法,力图一举两得。此时,张济民已年过半百,记忆力不如从前,所以一开始,自我规定每一天抄一页。
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张济民的创业品质,用书中的话说,“使用这种办法的人,必须具备心血、智慧、苦工、毅力、坚忍、胆识、胆识、信念、奋斗不懈、自强不息等条件”。
也许会有人把张济民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归之为时运使然。确实,张济民的运气非常好,他在日本创业时,正是日本经济不断复苏到形势大好的时期,当日本经济衰退前夕,他已悄然东去。他到美国时,也遇到美国经济快速上升的时期。时运好只是外在条件,否则就无法解释,这么多人同处一个时期,而只有极个别人成为亿万富翁。对张济民来说,他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去把握了机遇。
戴光中写道,“张济民的成功,说到底不是靠运气,而是凭借他那锲而不舍的韧性精神、勤奋刻苦的学习钻研、精明卓越的经营管理,所以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行当中,都能马到成功”。
而我们更可以认为,当勤奋和刻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成为规律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梦想便可以逐渐成真,好运也就可遇可求,成功也就近在眼前。张济民的良好生活工作习惯是令人敬佩的。在日本时,他每天必读九份报纸,听两个小时的广播,学日语,学业务,了解政治经济动态,研究医药行情趋势。他每年到全日本各地营业所巡视指导,途中从不游山玩水,也不去酒吧舞厅。
张济民每天清晨3点半起床,晨跑七十分钟,十年如一日。他在跑步时,思考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往往都可以按计划完成。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张济民是一个有良好工作生活习惯并且是深具毅力的人。
正是因为一生勤奋吃苦,所以好梦成真,才赢得世人的瞩目和尊重。1997年4月,在张济民回祖国途中,先到日本,邀先灵社友欢聚,消息传出后,要求参加的员工出乎意料地多。欢聚晚会隆重热烈,给参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陪同父亲的张惠中说,“真是太令人难忘了!我父亲赢得老部下们如此崇高的尊敬,使我再一次对父亲产生了无比的崇敬”。随行的雷香玲女士说,“我从这些日本老人的言行中,更真切地感觉到了张先生真是一位以心服人,德高望重的谦谦君子”。
“我在国外四十余年,最感到痛苦的,不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有足够的金钱,而是没有受到我们国家的保护。我无论到哪一个国家,非但受人轻视,并且给人欺辱。我时刻感到需要一个坚强的国家”。张济民在美国创业成功后,积极开展爱国爱乡的活动,受到旅美华人华侨和祖国人民的高度尊敬。他于1982年在旧金山创办“华声电视”,专门播放来自祖国大陆的电视节目,直到1998年停播。1979年,一批爱国华人华侨成立新中国教育基金会,推选的首任会长为张济民;1980年,一批热心中美贸易的华裔商人发起成立美国华商总会,张济民又被推为首任会长。晚年张济民,又积极关心支持祖国现代化建设,在上海、包头等到地投资设立多家企业。
● ● ●
历尽人生磨难,阅遍创业艰辛的张济民,不但创业有成,而且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以一生的经历诠释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