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投资钱庄一般为5万两即可开业,而宁波帮在钱业中投资特别巨大。如镇海方家的安裕钱庄创办时股本为12万两,镇海李家的恒兴钱庄创办时资本额为11万两,后开设恒大、恒、恒異3家钱庄,资本额均在20万两以上。尤为突出的是,慈溪严信厚在1895年设于上海的源丰润票号(钱庄)资本额为100万两。源丰润资力雄厚,信誉卓著,在天津、北京及江南各省重要城市共10余处设立分号,形成一条数百万两资金的钱庄网络,被称为“钱业之魁”。
1912年冬,辛亥革命结束不久,各地军阀均需加强军需装备,纷纷通过钱庄、洋号向列强借款,外国银行、洋行亟须以钱庄作中介为其服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促使民族工商业得以发展。其时,上海钱庄经辛亥革命后开始恢复,至1914年上海钱庄已达28家,1926年发展至87家,资本总额已达1870万两。1913-1926年的十余年间,上海钱庄无论从数量上和资金上均趋上升态势,史称为钱庄的“黄金时代”。其时上海不少宁波帮钱庄对民族工业贡献卓著,以名庄福源为例,1926年至1929年三年间向民营工厂每年放款达300万至4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新式银行像雨后春笋似地在上海设立起来,而这种旧式的钱庄却仍然能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其原因何在?除了上述时代背景之外,钱庄的生存有其内在原因。1926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东方杂志》上发表《银行的势力何以不如钱庄》一文,他列了八条钱庄比银行的便利之处。
第一,信用。银行放款全需抵押品,而钱庄则注重信用,抵押品一层可以通融。中国商人认为,以抵押品借款妨碍体面,所以都愿与钱庄往来。第二,保人。银行放款,除抵押品外还须保人签字盖章,手续非常麻烦,钱庄则无此等手续。第三,方便。银行办事时间固定,假日不做生意。钱庄则不然,无论假日礼拜,自早到晚,并无休息。第四,数目。银行放款,数目较大,数目小者不甚欢迎。钱庄放款,数目随便,数百数千均可。第五,内容。银行对于商情市况,不如钱庄明了,而钱庄为我国特有的出产,由来已久,对于商家,知之甚详,所以放款不用抵押品,亦无何种危险。第六,历史。银行成立甚晚,所发钞票、支票,均不得社会之信仰,故钞票在市面上,不能与庄票同等看待。第七,技术。分辨洋钱之真假,为钱庄特具本能,银行行员,难比得上。第八,出货。钱庄所发庄票,能在洋行出货,外人极信赖之。银行钞票无此本能。
在钱业“黄金时代”,除了方氏、李氏、董氏、叶氏、秦氏老一代五大家族集团之外,后起的钱业新秀不断地涌现出来。首先是长期担任上海钱业公会领导职务达17年之久的慈溪人秦润卿。1917年钱业公会初建时,秦润卿当选为副会长,两年后会长朱五楼因年迈退休,会长由秦润卿递任,主持会务达17年之久。从钱业公会的领导人员看,十余年来宁波帮都占绝对优势。不但宁波帮的资本家家族所开钱庄经理都是宁波人,甚至苏州帮资本家所开钱庄也用宁波人当经理,如著名的福源钱庄的经理为秦润卿,副理为徐文卿。
活跃于钱业公会和著名钱庄的经理,较为著名的有袁鎏、盛筱珊、孙衡甫、李寿山、谢纶辉、俞传良、裴云卿、陆书臣、秦贞甫、楼峋如、陈笙郊、林莲荪、沈晋铺、王鞠如等十余人。其中如慈溪人袁鎏,于1889年参与创建上海北市钱业会馆,并长期担任董事长,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钱业界的领袖人物。慈溪人盛筱珊于1917年任上海钱业公会第二届副会长,后又任第三至第七届会董,第八至十一届执行委员,为钱业公会任职时间最长的会董和委员之一。
自1927年北伐军到上海,南京政府成立后,对上海银钱业不断进行控制和掠夺,钱业界遭到多次冲击。直至1933年废两改元,钱庄一向维护的银两本位被银元所代替,钱庄业务遭到极大影响,“黄金时代”遂结束,其地位逐渐被银行业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