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尊三(1846—1918), 字安澜,谱名贵溶,鄞县(今鄞州区)西南乡张家潭人,近代海产业先驱,有“鱼翅大王”之称。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生,幼有好学之名。早年从商;同治四年(1865),在宁波江北岸广捐局任职;同治九年(1870)7月,东渡日本北海道函馆,在华商万顺海产号当账房,继转华商公泰号任职。考察日本风土人情和工商业行情,决定发展海产业;光绪五年(1879),在函馆开办德新海味号(后改为裕源成号),同年在上海永安街开办元记字号东洋庄。张尊三善于经营,并扶持其子婿先后在函馆开设经营海产品的商号4家,在上海有4家各自的字号,拥有各地客户100多家,既各自经营,又联成一体;光绪十六年(1890),清廷授张尊三候选同知四品衔;次年,赐盐运使衔。民国时期,任中华民国驻日本函馆市领事代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函馆发起成立同德堂三江(在日浙江,江苏,江西华侨)公所,任代董事。后成为在日华商董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江公所更名中华会馆。宣统元年(1909)捐巨资重建中民国元年(1912),所办商号和上海同康海味行结成联号。
民国三年(1914),日本北海道向上海输出的海产品全年总额220万日元,其中张氏家族经营额占60%,成为“鱼翅大王”。
张旅日期间,不仅他本人经营的事业获得成功,而且使函馆华商在中日海产品贸易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并在促进侨胞之间的团结、举办公益事业、为侨胞谋福利等方面都有很大贡献,因此深得华商侨胞推崇,先后被推举为华侨团体负责人,任函馆华商董事达30年。鉴于张尊三在促进中日贸易和团结旅日华侨的贡献,中国政府先后给予封典,委以官职:清光绪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清政府曾先后赐予巡检、盐运使、四品封典等职衔;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任命张尊三为函馆领事代理。
张尊三在日本经营期间,为了摆脱日本居间商的控制,深入北海道沿海直接同渔民接触,收购海产品。其间,发现当地渔民丢弃的鲨鳍堆积如山,张向渔民传授将鲨鳍加工成鱼翅方法,收购鱼翅成品,此后并不断改进加工方法,提高鱼翅质量,使北海道渔民增加很多收入,日本人十分感激张尊三。民国五年(1916)5月,日本大正天皇授予最高荣誉的蓝绶褒章及证书表彰。民国七年(1918)8月,纪念北海道开道50周年,北海道厅长特赠张尊三银杯一只,以感谢其开发北海道海产业的功绩。
民国五年(1916),张尊三回国,到家乡定居,在日所经营企业交由家族管理。民国七年(1918),在宁波逝世,终年73岁。日本政府特派官员专程前来华吊奠。华会馆,并任函馆市华侨同业理事长达30多年,多次受到中日两国政府嘉奖。
今人樊圃先生《清代华侨精英诗赞》,赞张尊三诗云:
天时地利与人和,处处商机路路歌。
隔阂每因仁义少,邦情皆谓信诚多。
借水开花已自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英魂虽是还乡邑,蓝绶褒章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