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宁波帮”博物馆中的“时光甬道”,钢琴声清澈响起。那是《思乡曲》的旋律。
93岁的香港商业巨擘李达三,由儿女搀扶着,走上红地毯。脚下仿佛千斤重,迈不开步,只因身边那一尊尊静静屹立的塑像,无不令他感慨——他们是贝时璋、王宽诚、邵逸夫、谈家桢、卢绪章、董浩云、包玉刚、曹光彪,还有自己。
他们是名满天下的各界泰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
琴声如诉,撩动乡情,一如1984年的8月1日。这一天,小平同志“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将“李达三们”的浓浓赤子心,激荡得无以复加。
这一天,也成了“宁波的新生日”。此后,海内外“宁波帮”倾力为家乡“跑腿”,或出钱出力,或鼓与呼,他们捐资办学、促成计划单列,倡议和参与港桥建设……某种程度上说,这俨然成就了今日宁波。
船王带头帮宁波
1984年10月,小平同志一声号召后的2个月,船王“回家”。
1984年,66岁的包玉刚率全家和包氏家族成员,包机从杭州辗转,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这一天,在宁波天一阁,他收获了一份大惊喜——工作人员捧出一份包氏家谱,其中,包玉刚的生辰写得清清楚楚,还记载着包玉刚系包拯第29代孙,自安徽合肥到宁波……
时任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下当时情景:“包先生如获至宝,非常激动,其他包氏家族成员也都争着观看,把我们这些(陪同的)市里领导全都挤到后面去了……”
紧接着,船王就急着给家乡一份厚礼。
葛洪升清晰记得,天一阁参观完后,宁波市宴请包先生和其夫人。饭桌上,“包先生突然拉着我一同站起来,笑容满面道:‘我要宣布一件事,我决定出资创办宁波大学。’在座的同志都热烈鼓掌表示感谢。我们坐下后,包先生又对我说:‘建宁波大学,我出钱,您出地皮,我没有人民币,给2000万美元的外汇……’”
众所公认,海外“宁波帮”那么多人物中,最早响应邓小平号召的便是船王包玉刚,且他是举家动员——哥哥包玉书,捐建镇海的医院、中学和宁波大学包玉书教学楼;弟弟包玉星,与宁波合资购买通往上海的高速客轮;夫人捐建了卫生院;女儿捐了宁波包玉刚图书馆;妹妹也捐资修缮了钟包村小学……
除家人外,船王更不停鼓励其他旅港宁波大佬出资出力。1986年上半年,包玉刚来杭州参加港龙航空杭州首航,与葛洪升相约见面,并拉来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安中。赵安中镇海出生,早年就读于“五金大王”叶澄衷所创办的叶氏中兴中学,是包玉刚同班同学。那天,包玉刚就向葛洪升提议重新修建母校中兴中学,且当着葛洪升的面,让“发小”赵安中认领100万元,还表示,同为老乡的邵逸夫、包从兴、叶谋彰先生各出100万元,其余600万元包玉刚包了。
为凑这些钱而亲自出面,船王岂不有失面子?葛洪升想了许久,才琢磨出包玉刚的苦心。“包先生可能想用这种方式,动员更多‘宁波帮’。据我所知,虽是100万元,但这应该是邵逸夫先生首次出资帮助家乡建设,也是他第一次向大陆捐资……”
在捐助内地教育事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邵逸夫捐助数目最大、项目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殊不知,这位影视大王,很可能是在老乡的说服下,从100万元开始,迈出了捐资兴教的第一步。
与“邵逸夫们”一起,这30年来,已有650多位海内外“宁波帮”,仅向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就超过17亿元。
宁波是个切入点
宁波无疑是幸运的。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在北戴河听取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关于宁波等沿海14个开放城市的情况汇报时,就着重提到宁波:宁波的民用机场要解决,附近的军用机场可以拿出来交地方使用。要派卢绪章同志去宁波,帮助搞好那里的对外开放,“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1985年初,小平同志对国务院主要领导谈对外开放时又说:包玉刚先生说,宁波可以进25万吨的货轮,是少有的理想港口,25万吨船的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0%……如果把上海与宁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上海的许多问题。
也是同年,小平同志对中央领导同志说:办宁波大学的事,包玉刚讲大学归国家办,他出钱,这是件好事情,我答应题校名,你们应督促有关方面把这件事办好。
公开资料显示,自1978年包玉刚在卢绪章牵线下登上北上飞机,开始“世界船王的破冰之旅”,此后得到了小平同志的多次亲切接见。
如今,越来越多人领悟到,宁波其实是个切入点,伟人有着他深刻的用意。
宁波大学教授、“宁波帮”研究中心主任戴光中认为,与其他商帮比,“宁波帮”数量不多,但活力很强,他们崇尚实业报国,他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团结、重情的各种禀赋,都引起了小平同志的关注,“可以说,有助于把沿海开放这盘棋走活了,向全世界发出了更为明确的信号”。
一个“不敢接支票”的故事,一直被奉为经典。1978年包玉刚与邓小平见面后不久,为表达赤子之心,打算向内地捐款2000万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在北京建一座饭店,仅一个要求,饭店以他父亲包兆龙命名。当年,没人敢接包玉刚这张支票。邓小平获悉后相当干脆:“我出面接受这笔捐款。”
戴光中分析,小平同志通过“接支票”这类醒目事件,是在向全世界侨胞宣布,中国是真心实意想对外开放。
的确,小平同志发出号召后一年内,海外“宁波帮”为家乡捐赠5700万元,比上一年猛增37倍!一年内,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10批、2400多位客商,来宁波参观、洽谈,签订上百个协议,总投资额2亿元,这些项目95%以上都由“宁波帮”牵线搭桥。
而客商纷至沓来的,何止宁波。
198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并于5月4日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确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沿海港口城市。
记者从温州、南通等市的研究者中获知,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后没多久,小平同志又点将“宁波帮”,大家都觉得这对内对外都是个“中国将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强烈信号。温州、南通等城市于是也效仿宁波,大踏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而今,这14个城市,几乎均成为经济富庶的交通枢纽、外贸重镇、人才高地。小平同志的号召所点醒的,不唯独宁波,而是中国整个沿海的开放格局。
(据2014年《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