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汤氏兄弟 哥哥创建医学院 弟弟海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2019-06-02   來源: 中国宁波网

兄弟俩合影(资料照片)

昨天上午,“桑梓情深的汤氏兄弟汤于勋先生书法作品展”在甬揭幕,现场展出汤于勋40多幅书法作品。汤氏兄弟桑梓情深,爱国情怀令人感动,哥哥汤于翰改写了宁波无高等医学院校的历史,弟弟汤于勋多年来在国外传播太极、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年近百岁的汤于勋此次举办书法作品巡展,第一站是其母校复旦大学,第二站是故乡宁波,第三站是他的现居地新西兰。

汤于翰长女汤贞德、长子汤圣明及夫人何明懿,汤于勋长子汤庭豪等出席了昨天的开幕式,他们还分别向宁波大学、宁波帮博物馆赠送了书法作品。

哥哥汤于翰

投身医学事业,捐建宁大医学院

他说“我不是牛谁是牛”

汤于翰是著名医学家、科学家。1913年出生于镇海,家中老宅就在现在的中官路一带(宁波帮博物馆附近)。

上世纪30年代,汤于翰从上海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中比镭锭医院院长、上海红十字会医院院长、上海医学院教授、北京医院医学主管。上世纪40年代,他前往英国深造及行医,因在防治癌症与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突出贡献,获选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和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之一。1951年,他到香港工作,奔忙于当地和国际性的医学和科学机构,获得了众多荣誉。

汤于翰精通数国语言,著述甚多,80多岁时还潜心研究,忙于撰写巨著《现代医学史》。2014年,汤于翰逝世,享年101岁。

1996年5月,汤于翰携妻子首次回乡访问,了解到宁波还没有医学院时,于1997年捐巨资发起创建宁波大学医学院,建了至真、至善、至美楼,改写了宁波无高等医学院校的历史。2000年,他又捐资助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汤于翰医疗中心大楼,极大地改善了医学院的临床教学条件和附属医院的诊疗环境。

由于对家乡宁波的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汤于翰先后被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浙江省爱乡楷模”等荣誉称号。汤于翰与著名“宁波帮”人士赵安中是好朋友,昨天的展览中,展出了他写给赵安中的一封信笺,信中写道:“我不是牛谁是牛/我不耕种谁应种/吾兄乃是好农夫/千千万万有相辅”,这是他当初捐建宁大医学楼时的心理写照,非常感人。

汤于翰长子汤圣明看着这些展品感慨万千。“父亲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通过创办医学院来助力家乡医学事业的发展。”汤圣明说,“父亲和叔叔是我最尊敬的人,看到今天宁波大学医学院蒸蒸日上的发展现状,父亲一定甚是欣慰。”

弟弟汤于勋

精于太极和书法,现居新西兰

年近百岁仍满口乡音、每天练习书法

汤于勋1921年出生于镇海,后赴沪求学,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会计学系,工作两年后赴台,1995年退休后移居新西兰。

汤于勋自幼受父亲影响,6岁起临帖习字,数十年来从未间断,对古今各家字体均有独到见解,尤擅赵体、隶书等。在新西兰,汤于勋曾多次接受当地大学及文化团体的邀请,进行中国书法艺术的演讲教学。

除了书法,汤于勋还精于太极,爱好戏剧、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他在新西兰当地开设了太极拳社,编著出版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精研汉英对照》,是当地推广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

在人生即将迎来百岁之际,汤于勋举办了此次书法作品展,42幅展品涵盖了甲骨文、金文、隶书、行书等多种字体,题材、形式多样,展现了汤老扎实的书法功底。

昨天汤于勋虽然没来现场,但他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各位乡亲好,我叫汤于勋,我出生在宁波镇海,我交关高兴在宁波帮博物馆举办我的书法展……”

汤于勋长子汤庭豪感慨道,父亲虽然20多岁便离开了宁波,但始终乡音不改,讲着一口宁波话。“父亲身体还硬朗,每天写字,这个年纪,写字手也不抖,不错哦。”汤庭豪说,“父亲最近一次来宁波应该是10多年前了,此后由于坐飞机太累,好久没回老家了,但我们几乎每年都来宁波扫墓。”

此次展览分“桑梓情深的汤氏兄弟”和“汤于勋先生书法作品展”两部分,参观者能从中感受到汤氏兄弟的拳拳爱国心、浓浓故乡情。展览将持续至8月1日。宁波晚报记者俞素梅 通讯员唐佩军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