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程亭鹤,1928年出生,1950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进和丰纱厂工作,任厂长、党委书记、宁丰纺织印染联合(集团)公司董事长等职,1990年退休,亲历和见证了和丰的艰苦创业、快速发展,以及重组改建。
百年前,作为“三支半烟囱”中最大的一支,和丰纱厂犹如擎天柱,撑起宁波工业的半边天。新中国成立后,和丰纱厂得以迅速发展。“轻工看和丰,重工看宁动”,它是宁波工业文明的标志。现在,和丰纱厂旧址上兴建的和丰创意广场,是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这是和丰精神的延续。
艰苦创业,引领宁波工业起步
1961年,是和丰纱厂最困难的时候,产品质量上不去、产量提不高。市里派工作组进驻,我是副组长。后来,市里认为我工作不错,决定把我留下来当厂长。我是党员,当然要听从组织的调动。进厂后,我千方百计搞好工作,跟工人打成一片,与工人同甘共苦。早上我很早到车间,晚上与干部一起研究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整个企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工人们不叫我“厂长”,而是亲切地叫我“大差眼”。就这样,和丰纱厂的生产开始搞上去了,质量也上去了。
那个年代,宁波的工业才起步,其代表是“三支半烟囱”:和丰纱厂、太丰面粉厂、电力公司各一支,还有半支是榨油厂。
抢机遇引人才,铸就和丰辉煌
我总结过和丰纱厂的历史,叫“两难一机”。“两难”,是指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一机”,就是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历史机遇。1978年,我是和丰纱厂党委书记。当时,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以身作则,大家出谋划策,厂党委提出“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奋战三年,力争和丰换新貌”。
企业要大发展,需投入大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当时向市里争取政策,市里决定,此后和丰利润不再上缴,全部返回企业用于自身发展。
企业大发展还需要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从外面招来了一些,但主要靠自已培训,办了多期职业技校。从技校毕业的学生,男的当机修工,女的成为挡车工,其中的优秀学员,经过锻炼成为生产骨干。
有了资金和人才,和丰纱厂快速发展。后来办起了新的纺织厂,这样从原来单一的纱厂变成多品种的纺织联合企业,从“单打”发展到“全能”,和丰焕发了生机。到1982年,和丰员工从以前的1000多人增至4000多人,产品通过香港转口贸易,销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非等地,和丰成为浙江省第二大棉纺织企业。
1987年,我担任和丰纺织厂、人丰布厂、宁波印染厂等多家企业组建的宁丰纺织印染联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0年,我光荣退休,但对和丰一直有深厚感情。
“艰苦奋斗、精纺细织、求实图新、乐于奉献”的“和丰精神”一直铭记于心。
上世纪末,通过重组与改建,和丰纱厂整体并入宁波维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在和丰纱厂旧址兴建了和丰创意广场,至今集聚了210家国内外顶尖设计公司、机构,中国十大工业设计企业中有八家入驻。
和丰创意广场兴建时,我被请去参观。后来,那里的党建服务中心成立,也请我去讲和丰的历史。现在和丰创意广场变化可大了,都是搞工业科研设计的,产值比老和丰高多了,非常成功,这也是老和丰打下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延续。
今年春节家庭聚餐,家里人特意安排在和丰花园酒店,我们边用餐边欣赏夜景。高高耸立的楼宇、古色古香的小洋房、在江边散步的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非常高兴。
记者朱军备 鄞州区委报道组杨磊 通讯员范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