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房屋土地问题是社会怨气 须对症下药解决
2017-06-23   來源: 大公网

首任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的名言,最精闢地论述了香港与国家的关系,更显示出他对“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首任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的名言,最精闢地论述了香港与国家的关系,更显示出他对“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回归20年之际,董建华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成功落实符合“初心”,他对此感到骄傲。但董建华指出,香港过去一段时间"争争吵吵",带来很多损害,未能专心推动经济发展。他认为,香港要藉着国家发展的势头以及自身优势,抓紧机遇,而房屋土地问题是社会怨气"最大的根",须对症下药解决,有信心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能做好有关工作。

大公报记者 朱晋科 石璐杉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湾仔会展中心举行,董建华在全球注视下宣誓成为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20年过去了,董建华在前任行政长官办公室接受本报访问,畅谈香港回归以来的变迁。

放远眼光抓紧国家发展机遇

对于香港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董建华表示,“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成功落实符合“初心”,即是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维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生活模式、高度国际化以及法治等核心价值不变。他指出,香港的成功更获举世公认,全世界的评级机构以及世界银行,都认为香港在不同指数的评分做得很好,“如果你看大局和整体,就会看到(“一国两制”)是很成功,所以我也很骄傲。”

香港回归后,经济与内地不断融合,正如董建华的名言:“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由最初的改革开放,到现时密锣紧鼓的“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董建华对香港与内地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依然充满信心。他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视野很广,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是着眼于长远的未来,对香港而言非常重要,港人不应该太短视。他举例说,香港在法治、专业服务和市场规管方面有优势,可以在金融、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和大湾区等领域,抓紧国家带来的巨大机遇,在为国效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

而被问到香港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时,董建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一路以来,争争吵吵的事情太多,不能够专心去想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所以有些问题出现了,不单是有些与内地(合作)的机会,我们抓不住,在扶贫方面,房屋方面,我们都处理得不够好,我们花太多时间争争吵吵,政治方面大家争争吵吵,有很多应该做的无去做。”

对症下药助年轻人上流

不过,董建华对香港的前景仍然乐观。他认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过去五年“做得相当不错”,从很多经济数据,例如GDP和入息中位数去看,香港的经济发展迅速。他对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工作亦充满信心:“林郑女士是一个有能力、有承担、有经验和得到香港老百姓和中央信任的特首,相信她一样是可以发挥得很好,她很多事都是亲自处理。”

董建华又形容,房屋土地问题是社会怨气“最大的根”,亦是“製造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根”,特区政府应尽快处理好,要继续填海,开拓土地。他强调:“我们要藉着国家发展的势头,以及一国两制带给我们的优势,很多方面要去做事,这样年轻人的怨气少了,房屋多了,年轻人向上流的机会又多了。我们要对症下药,做多些事,令香港的怨气不要这麽大。”



【大公报讯】记者许嘉信报道:不少港人一直期望特区政府能够有效解决房屋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认为,政府必须推出具前瞻性的房屋政策,提供让市民生活得有尊严的房屋,估计未来15年,香港需要建60万个单位。他又认为,中央先后对基本法进行五次释法,每一次都是为香港好,不认同是冲击法治。

董建华在港台节目《香港家书》中表示,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使贫富差距愈来愈大,香港不但不能幸免,还因为楼价快速攀升而加剧。他认为,政府必须实施有前瞻性的房屋政策,提供足够、市民负担得起,而且让人生活得有尊严的房屋。“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迫切地解决土地供应的短缺。估计今后15年里,我们必须利用现有土地和尚待实施的填海造地,建60万个居住单位。”

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将于7月1日宣誓就职。董建华称,林郑月娥担任下届行政长官,是自己对香港未来感到乐观的最大原因。他形容林郑月娥是一位“有智慧、有奉献精神、有远见的领导者”,又赞扬她能干、勤奋,并受市民和中央政府信任,相信她有能力应对香港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呼吁市民尽一切可能支持她。他亦感谢行政长官梁振英过去五年出色的工作,指对方坚定维护“一国两制”,更在土地房屋、教育、医疗保健、科技、帮助弱势社群和应对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等领域作出了巨大努力。

董建华又表示,香港回归20年来,法治、自由市场经济、国际化程度和市民生活方式全部得以保留,而20年来经济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经济繁荣得以维持,“无论以什么标准看,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都是成功的”。他又强调,主张“独立”或反对“一国两制”的人是绝少数和不得民心。

中央每次释法都为香港好

董建华昨日出席另一个电台节目时则谈及人大释法问题。他指出,中央有权解释基本法原意,或是作出更正。他认为,中央自香港回归以来进行五次人大释法,“每一次都是为了香港好而释法。”

董建华又表示,中央基本上不会干涉香港具体事务,但中央最紧张国家安全和主权问题,不要出现“港独”等影响国家对香港主权的事。他强调,虽然香港社会的确有人推动“港独”,但犹幸支持这种主张的人只有很少。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