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宽诚
9月17日,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重要批示。
王宽诚(1907~1986)是宁波鄞县人,著名商帮“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之一。1985年9月17日,由他出资1亿美元设立的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成立,专门为国家培养高端科学及教育人才提供资助。至2014年底,基金会在内地、港澳及海外设立高级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及奖励项目49个,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农学及管理科学等领域,已资助华人学者1.06万人。
刘延东在批示中表示,王宽诚先生一生胸怀祖国、心系民生,信誉卓著,他爱国爱港、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19日,在宁波市也将举办纪念活动。从市委宣传部获悉,按照议程,中科院、教育部、浙江省、宁波市的领导将出席并讲话。
“宁波帮”杰出代表,多次获邓小平会见
王宽诚早年在宁波、上海经商,1947年迁居香港,创立数十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融财务、地产建筑、国内外贸易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全国人大第四、五届代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等。
“宁波帮”是久居他乡的宁波人,尤其是宁波商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商帮群体,近代以来曾长期称雄中国工商界。上世纪中叶,“宁波帮”企业家转向港台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创业。到1970年代后期, 居住在港台地区的“宁波帮”不乏工商巨子,如“船王”包玉刚、董浩云,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安子介,“影视大王”邵逸夫等。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1982年)6月15日上午,会见费彝民、王宽诚、汤秉达、李子诵、梁培等港澳各界人士,说明中央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定和有关政策。”
“邓小平在第一时间把收回香港的重要决策告诉王宽诚等人,这是对宁波帮的充分信任,王宽诚等宁波帮人士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宁波市海外宁波人研究会副会长乐承耀教授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当年11月,王宽诚参加五届五次全国人大会议,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收回香港主权,理所当然。”
此后,邓小平又多次会见王宽诚。王宽诚通过开座谈会、在报刊发表文章等多种形式,支持我国政府的主张,拥护《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并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85年1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成立,王宽诚任咨委会执行副主任。
天上有一颗“王宽诚星”
据中国宁波网报道,“抗美援朝”时期,王宽诚率先捐献一架飞机,并购买了相当于2000两黄金的爱国债券。1962年,他捐款100万元在家乡兴建中小学各一所,开创现代“宁波帮”捐助家乡的先河,后又捐资助建浙江树人大学,资助上海工商学院、广东暨南大学等。
1982年,王宽诚向邓小平提出由他出资、选拔学生到美国留学的想法。邓小平表示赞成,并指派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相助。
1985年9月17日,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在香港成立,坚持“以有限的资金办更有效益的事”,只作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之用,从科技领域起,延伸至其它学术领域。
成立之初,基金会的工作集中在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资助其到海外高等学府攻读博士。选拔工作由“留学生考试选拔委员会”负责,委员会主任为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时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伟长,成员包括卢嘉锡、费孝通、陈岱孙、陈省身、李政道、林家翘、田长霖等著名学者。
1987年起,基金会设立各类资助项目,并在英、法、德等国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奖学金,资助国内学者去那里学习、研究。
2000年后,为配合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基金会将资助重点定位在资助高端学者出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或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等项目;并实行出国进修、引进专家回国的双向互动模式,为内地高校、科研机构引进海外高端科学家及学术带头人。
1986年10月26日,王宽诚突发急病,后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发病前一天,他正在上海主持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会议。
同年12月3日,王宽诚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后归葬于家乡宁波的东钱湖畔。
据中国宁波网报道,1998年10月,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并提名,国际编号(465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宽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