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成:向天再借30年
2010-11-11   來源: 宁波帮文化

李如成

1951年6月生于浙江宁波,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2年接任宁波青春服装厂以来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宁波率先实行记件工资制、承包责任制;1988年成立宁波市乡镇企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2001年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服装生产基地;2007年率先扛起中国服装企业兼并国际服装巨头的大旗。通过自主品牌建设、营销网络体系运作、垂直产业链打造等手段使雅戈尔品牌服饰连续七年稳居中国服装行业销售和利润总额双百强排行榜首位。雅戈尔在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国际贸易等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成为了一家总资产近四百亿的航母型企业,雄踞中国企业500强宁波市前列。

曾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家终身成就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等荣誉。

人生格言: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企业精神:诚信、务实、责任、勤俭、和谐

 

  李如成:向天再借30年

高 崴《经理人》杂志副总编,经理人博思会总经理

2009年是中国的甲子之诞,更是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的而立之年。世界经济格局新一轮变革、重组,G20峰会的摩擦和对话,把中国提前推向了世界经济的风口浪尖之上,是挑战,还是机遇?

中国第二代企业家积极抄底海外;第三代企业利用早有的全球信息优势,网络更优秀的资源。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在做什么?他们又如何应对这一局势?而在这特殊的时刻,他们还面临着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传承,如何把企业传承下去?!

即使经济危机的强烈的冲击力,把柳传志这样教父式的人物推向了前台,让许多第一代企业家收回了手中即将交出去的“权杖”。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廉颇老矣”!未来的5-10年既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巅峰五年,也是中国民企权利传承的五年。

李如成,中国最大的男装企业――雅戈尔的掌门人。年近花甲,曾多次宣称:“到了2011年,我60岁的时候交出雅戈尔。我要留给他们(接班人)没有麻烦的资产,留几百亿的财富给他们,不会给他们造成负担。你只要把‘钥匙’拿走,就可以管理房子。将实业资产资本化、证券化,保持流动性,就可以把企业交出去。”

这位脸膛黑黑,笑容淡然的汉子,本不是宁波人,而是生在上海长在宁波。上海人的精明被他深深的埋在骨子里,声音沉稳,步伐坚定,动作幅度永远不会太大;宁波商人自古以来的稳健特色在他身上展现的分毫不差。

30年来深耕服装行业,十几年来布局地产和股权投资;外界看来纷纷扰扰眼花缭乱,虽然人人眼红他在牛市大赚特赚,但是也曾质疑他失去了主业。2008年,当中信证券让雅戈尔的投资大量缩水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并未动其根骨,其原因何在?李如成回答:服装依然是我的主业,是雅戈尔的基础。

埋线30载,第一代企业家的命运与中国整个改革开放同舟共济,他们看着江山起起伏伏,看着世间风云变幻莫测,面对着商界冰刀雪剑风雨兼程。不禁让人想起了《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500年”。

还有不到1年半的时间,就到了李如成退位的年限,雅戈尔不是家族企业,李如成所占股份也仅有5%。在这风口浪尖的时代,他是否像自己所言“传道”于人,还是向天再借30年?

由“青春”到“雅戈尔”

当世界服装大师皮尔•卡丹在参观占地500亩的雅戈尔国际服装城之后赞道:“我走遍了各国知名服装企业,你们的设施、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也许这位大师并不知道,这家让世界惊叹的企业,30年前跟他最初创立的皮尔•卡丹公司有着相同的规模,而李如成也有着跟他近似的经历,而最后他们一位是世界顶尖的设计大师,一位是中国顶尖的企业家。

“我是两次被下放的人。”李如成把人生经历历来当作人生的财富,就像他选人才看重的不是学历,而是人生经历。

1951年,这个创造中国服装业奇迹的人出生在上海,童年的好日子没有过几天。1958年,父亲被下放到宁波,全家跟随着搬至宁波。从7岁起,李如成就编织草帽,当放牛娃补贴家用。10岁父母相继去世,15岁因贫穷,初中未毕业的他便主动报名到灯塔大队雅渡村“插队”务农。

“在那片广大的天地一呆就是十五年,养成了不怕苦的性格;像我们那时候的不知道什么是苦,所以很多人说做实业很苦,我真的感觉没什么。”李如成谈起这话时,从容淡定。不知道他性格里面那份淡然的成熟,是因为有着15年当农民的经历,还是因为做了30年的实业所养成的,亦或是从出生至今他经历了太多动荡了。大概三者皆有。

1980年年末,年近30而立的李如成回到了宁波,为了生存来到了镇办的“青春服装厂”。说是工厂,其实不过是两万元安置费建立起来的一个生产小组而已,跟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安置返城知青的街道小厂一样,车间是临时的,村边戏台的地下室,缝纫机、剪刀都是职工自己从家里搬来的。主要业务是为别的工厂代加工一些短裤、短袖之类的低档产品。

“生产条件跟现在街边的小铺都没法比,但是这种工作机会对我们这些返城知青来说实属难得。所以我干的十分卖力,很快成为了裁剪组长。随着后来返城知青的增多,我们那个小厂到第三年的时候,已经有了100多人。”

1983年,中国政府开始推动全面经济改革,自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开始。乡镇企业逐步增多,青春服装厂犹如“汪洋中的小船”,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中,业务断档,100多名知青面临着失业。

“当时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东北有个厂家想找个生产伙伴,我就跟厂里领导主动请缨前去。到了那里人生地不熟,几经周折,总算是把这笔业务拿下来了。12吨的面料发过来,大家一下心理有底了。我全盘负责这项业务,既是设计师也是调度员,这次经历让我对企业经营有了全盘的了解。”时至今日,李如成依然感谢那次机会给他带来完全不同的前景。

当年结算下来,厂子的利润从几万元猛增至20万元,工人月工资从二十多元涨到七八十元。李如成也由此得到了大伙的信任和拥戴,在职工的一致提议下,李如成担任了青春服装厂的厂长。

看似憨厚的李如成,向来对市场信息非常敏感。正是宁波商人所具有的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的本色。他刚上任不久,就得到了这样的一条信息:百年老厂上海开开衬衫厂正在寻找联营加工点。

“其实那时候找我们的人很多,但是像他那么执着的很少。”当年经历此事的开开衬衫老员工回顾起来,对李如成还是赞叹不已,“开开衬衫是百年老字号,又在上海滩,当年很多人为拥有一件上海生产的开开衬衫自豪,用现在的话说我们是名牌中的名牌,跟谁合作首先第一点就得考虑他的生产质量,绝不能砸了这百年的字号。这位脸膛黑黑的宁波人,跑了一趟又一趟,不断的拿着青春厂的产品向我们做证明。终于把我们的领导打动了,一拍即合。立刻让他们代工了。但是还有个难题,虽然宁波出过中国近代有名的红帮裁缝,但是这些技艺高超的老师傅多数在上海,不在宁波,所以我们厂还往青春厂派了不少的老师傅。李如成待我们犹如上宾,虚心求艺。老师傅们看着这般好学,也愿意教。”

宁波有句俗语叫“天下之主,不如买主”。宁波商人在经营实践中视顾客为“衣食父母”,处处尊重买主。李如成用讲诚实、重信用、求质量,赢得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生产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任何差错。天道酬勤,短短两三年间,获得数百万元的利润,掘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更是通过这种横向联营,青春厂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培育了队伍,还完成了一部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有了一定的业务通道。

但横向联营受制于人,发展空间较窄,企业要再上台阶,就需要创造自身独立的品牌。就市场而言,当时处在短缺经济大背景下,好产品是“皇帝女儿不愁嫁”。1986年,李如成刚刚把自己的第一个品牌——北仑港衬衫推向市场,便受到各地商家的追捧。山城重庆发来一份紧急电报,“山城人民盼北仑港,火速发货”。第二年北仑港被国家商业部通报为全国畅销产品。

当众人还沉浸在“北仑港”旗开得胜的喜悦中时,李如成却意识到北仑港品牌的局限性:品牌地域色彩太浓,文化含量不够,缺乏提升的空间。1990年8月,在李如成的精心运作下,一个全新的中外合资企业雅戈尔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YOUNGOR(雅戈尔)是“青春”两个字的英文名称,李如成认为“雅戈尔”既有着“青春”厂的历史延续,又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且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均书写流畅,音节朗朗上口,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创意。

宁波商人善于捕捉商机,及时调整经营方针的能力很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优秀的现代商人品质。在生意场上,宁波商人机敏善变,从不墨守成规,他们总是能够不失时机地调整经营业务和经营策略。其灵活善变的能力叫人拍案。

随后,李如成瞄准国际一流品牌,选派大批员工到国外留学取经,按照国际顶尖产品的标准来制订企业的工艺、技术流程和质量检验体系,为雅戈尔创造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一瞬间,雅戈尔的产品开始风靡大半个中国,订单象雪片一样,挡都挡不住。”这个一直在陈述事实的企业家,难得自夸一句。

1991年“雅戈尔”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为当时中国服饰行业仅有的两家之一。1998年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如今雅戈尔集团已拥有50多亿元净资产,其主力产品西服和衬衫产量多年稳居全国榜首,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和亚洲最大的服饰面料生产基地。

由“青春”到“雅戈尔”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宁波商人的精神。向前走,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向前走就会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只有每一步走稳了,只有始终比别人多走半步到一步,企业才能生存得更健康。

迷雾突围

中国制造业起家于代工,虽然有像海尔这样名扬世界的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依然是有了牌子却缺少世界同类企业的规模。这其中有国情的原因,更有多的是时间的原因,国外企业动辄几十年上百年,更有二三百年的工业革命背景为依托,而中国改革开放不过30年,让一些20、30年的企业跟世界巨鳄相提并论,实属难为中国企业家。

中国制造业面临整体转型之时,一些企业家卖掉企业,转向赚快钱的行业。在经济危机之中,身价大大缩水,陷入了回归实业还是等待解套的两难境地之中。其实面对制造业如何发展,李如成也曾坐困愁城。

李如成认为,企业当然要健康发展,做一个百年老店,但实业环境好像有点儿问题,感觉不对劲。雅戈尔没有放弃主业,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主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要过程,比如说像美国,它有上百年的工业化,有上百年的商业社会规则,培养出企业家、经理人这方面的人才,企业可以做大,只要有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出来,马上把资源整合。但是,中国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有两个局限。

第一,中国的母语是中文,中国企业家很少研究国外的法律,研究国外的经营情况。其实,我们对世界市场很陌生。像我们这样的人,到外面去跟人家吃饭,还要带一个翻译,很少跟人家能够真正的交流沟通,所以,在和外界沟通这件事上,中国企业家和印度企业家不一样,印度可以多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就算中国企业现在在海外有很多收购采购行为,都是国有企业在做,不是企业行为,是国家在管理企业。

另外,内部也存在这么一个状况,我们曾经做过调查,有30%多接受调查的人都想去当企业家。现在90%的大学生都想去从政,千军万马想去做公务员,没有一个人想去当工人,更没有人想去当农民。中国的基础已发生变化,都想去当官,都想去当企业家,这个社会已经出错了。企业内部也是这样的。从上到下很难整合,企业家都能像张瑞敏一样,像柳传志一样,像任正非一样,让员工都一心一意地跟着去走?不可能。中国稍微有点儿条件的人都可以自立门户。即使像柳传志,为什么要让联想分家?就是摆不平,这是中国特殊的文化。日本人就不一样,日本人认可了你就死脑筋跟着你走。香港的情况,很多老板用西方那套在做,他的总经理都是国外的人,文化已经不一样了。与他们相比,我们难度就很大。

中国13亿人口,这13亿人口不单是中国的市场,也是世界的市场。上次XX市市长和我说,当地弄了一条街开名品店,他说‘街上一定要引进国外品牌。’国外的企业到中国来开一个商场,不允许中国企业进去,我们还可以接受;我们自己开的一条街,不通过价格去竞争,就是中国企业不能进去,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亏得起,就应该让我进去嘛!

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我去考察墨西哥以后有一种感觉,好像墨西哥经济是殖民经济,不是主权国家。因为很多流通抓在美国人的手里,后来90年代中期我去了东南亚、泰国、印尼,我感觉他们的经济也有点儿半殖民的味道,控制在华人和日本人的手里,市场都是在日本人在管理。我担心中国也会出现这么一个状况。

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很难去整合国外的资源,也很难整合国内企业,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很难做大。这里面有文化、企业家整体素质、国内市场的问题。”

一句话,中国的企业跑得太快了,失去了可效仿者,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坐标。而人才、理念、企业文化素质样样无法跟上这么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雅戈尔如何做大?

也许只有搬到香港去,搬到海外去,用国外的人才做。30年的速跑让中国企业家开始飘飘然了,他们以为开着“飞机”就能追过外国两三百年的发展,这怎么可能?在李如成看来:实在难为中国企业家了,钱可以瞬间赚出来,文化的饭却要一口口吃。面对这样的环境,有人沉默了,有人转移了,有人醉生梦死了,在李如成的眼里,这样对中国很危险。

在制造业“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两难困境,李如成利用股权投资方式,创造出了一种实业和金融(投资)平衡发展的新模式。一时之间,“主业+投资”成为一种潮流,虽然在经济危机之中,这种模式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让雅戈尔市值大量受损,遭人质疑。甚至美国《商业周刊》这本向来很少对企业直接点名批评的杂志,点了雅戈尔名。但是能够在一团迷雾之中,冲出来,找一种全新的模式,为中国企业开道,这种勇气实属可嘉。

更何况,雅戈尔的勇气并不止限于此,再尝到房地产和投资种种甜头与痛苦之后,雅戈尔仍有勇气加强实业,坚持以实业为基础的道路,更令后起企业家值得学习!李如成传承是一种不可多得财富,创新需要有胆量,更需要有气魄!

雅戈尔=中国的GE?!

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或出身科研院所,或出身乡镇基层干部,所创企业最初也多数挂靠国家,然后一步步分离,因此第一代企业家非常擅于处理政府关系,但圆滑之中,不失自己的个性和气势。或儒雅淡然但不失王者之风;或爽朗异常,大笑拍案,但是气势逼人。但是在李如成身上,你却丝毫感觉不到迫人之势,这位“雅戈尔”巨轮的掌舵人,不多的言谈之中,总给你一种淡定的踏实,没有距离感。

但是这种平实相反的是他布局服装、地产、股权证券三大产业的气魄。稳健经营不等于碌碌无为,冷静淡然之中,他更能伺机而动,创造不俗的业绩,更有过人的格局。第一代企业家们传承给下一代的不仅仅是财富、企业,更是对中国企业未来构架的格局。

在这些困惑尚未明晰之前,李如成便借助时机开始投身于其它行业。而关注李如成投身房地产业和股权投资的人恐怕多在2000年之后,特别是在中国2003年房地产兴盛之时,以及2006年-2007年大牛市之际。雅戈尔以390万平米土地存储量成为宁波房地产业界老大,以及成为中国涉猎最广的投资企业。

正是牛市鼎盛时刻。“实业经营+股权投资+房地产”模式是企业界探索的焦点话题,雅戈尔表现如此抢眼,成为众多尝试者仰望的偶像。在李如成的蓝图中,雅戈尔是一架飞机,实业是机身,投资和地产是两翼。一度它不仅是国产男装领袖,还是宁波最大的地产商,国内A股公司持股市值排名第二的企业。

涉足股权投资的企业在“牛市”中俯拾皆是: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岁宝热电、两面针、新希望……远的不说,雅戈尔的同城兄弟杉杉,是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于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都有涉足。三一重工也是股市玩家,2007年,三一重工实现投资收益4.45亿元,其中3.76亿元已经落袋为安。不过,与雅戈尔相比,他们是小巫见大巫。

雅戈尔的投资房地产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股权投资公司是1993年成立,现在由长期辅助李如成女儿,也就是李如成投资助手李寒穷掌舵。谈起当年的投资,李如成常常用“无心插柳”来形容。真是如此吗?对于此事,李如成一概不愿与外界多谈。

1992年,正值邓小平南巡讲话之际,同时这时中国的服装业也开始了第一轮的红海厮杀。由于服装业投资少,技术含量不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刚好中国农村进城务工热潮兴起。宁波自近代以来以服装著称的城市,几年之间遍出现上千家服装企业。红海的生存状态,逼迫先行者做出新的决定,手里积累下来的资金是扩大生产规模,还是向其它产业投资?

扩大生产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雅戈尔并非没有这个实力。但是中国生产制造企业尚处于为人代工的阶段,生产量再打也是赚取利润微薄的加工费;即使像雅戈尔这样的名牌,在世界立稳脚跟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制造业积累财富是个辛苦活,无论衬衫还是西服,必须一件件的卖,而且中国服装生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恰恰是收益最少的一部分。

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曾预言1995年浦东地区将会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金融中心。如此一来,周围经济势必快速跟进,而这之中新技术、新产品必将是发展最快的部分,而新兴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城市发展,房地产迅速攀升。为此,政府对新兴行业以及房地产的鼓励政策必将随之跟进。

作为第一代企业家,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大风大浪的李如成,对此可能早已了然于胸。在他看来制造业的稳健投资不能丢,但是这样难得机遇更不能舍弃。而且通过赚快钱,将来更有实力扩大基础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但是这时,李如成心中又有了新的疑问:不是我一个人在想这件事,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在想这件事,如果都来搞股权,谁来做实业?

虽然有着种种困惑,很多熟人劝说他放弃主业专心房地产、投资等赚快钱的行业,但是李如成依然没有放弃主业经营。1997年,是雅戈尔与同行的分野之年,大批纺织服装企业有感于主业利薄,又需要为手中的钱找出路,纷纷走上多元化,例如杉杉开始投资铜箔材料、热缩材料等高科技项目,李如成则不同,最初投资仍围绕主业,例如宜科以及贸易公司,与纺织、服装厂都有业务往来,而投资商业银行和券商只是作为调节主业资金余缺。特别是2001年后,李如成开始为布局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始做充足的准备。

2008年,雅戈尔完成了对美国男装新马集团的并购。“做任何投资,都要对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进入哪一个阶段有判断。能不能投?风险在哪里?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去把握。而制造业是永恒的产业,特别服装产业永远不会是夕阳产业,只会根据顾客需要的不同不断转型升级。因此,服装、房地产、股权投资,三个都是雅戈尔坚持要做的。服装是我们基础产业,房地产是我们未来的成长企业,股权投资是我们探索性的产业,三个产业在不同的层次,相互依赖。”李如成如是说。

虽然有些国外专家仍在质疑李如成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是一种投机,但是也有人提出了“雅戈尔会不会成为中国的GE”?雅戈尔是传统产业起家,这相当于GE的家用电器业务,而它的房地产业务相当于GE的能源业务,至于金融投资,刚好是雅戈尔与GE最大的利润来源。

全球的大部分公司做多元化都失败,凭什么GE能够成功?对比之下,可能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利润与风险永远都是一个问题的两面,高利润永远对应着高风险,多元化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问题。就像学外语,学多门外语就是多元化,专业化就是学一门外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学一门外语?道理很简单,学好多门外语,本质那是能力问题,不是机会问题!

在这个交接“权杖”的时期,李如成是向上天再借30年成为中国的“韦尔奇”,还是将这一全新的探索和自己所布下中国企业新格局传承中国的“伊斯梅尔”,而这个“伊斯梅尔”又在哪里?

传承产业链布局

有人说,李如成处事低调,外圆内方,不狂不妄,不发“热烧症”,能善听各方意见,故决策较少失误。宁波是中国服装之乡,有3000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当时与李如成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并非雅戈尔一个企业,但20多年下来,有的企业已无声无息了,还有些企业老“长不大”,而雅戈尔却始终处于领跑者之列,并且后劲十足。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很多人搞不明白,李如成投资数十亿,建立了“产销一条龙”的服装大一统产业链。拉得过长的产业线,似乎犯了兵家得大忌。同城兄弟杉杉集团与雅戈尔一样也涉足投资领域,但是其掌舵人郑永刚在主业上树立“轻骑兵”的理念,做中国的NIKE,坚守设计与技术核心环节,生产外包,销售也采取加盟的方式。后起之秀PPG则将服装产业搬入网络,搞起虚拟经营,更以2年10个亿的营业额引发了宁波的头脑风暴。

人人皆“瘦身”,唯有雅戈尔不断“增肥”,从上游生产面料、到中游制造服装、到下游自组销售,无一不做。是众人皆醉他独醒,还是众人皆醒他独醉?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我们知道随着社会发展,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企业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组合,才能有一个成本比较低,品质比较高的产品。

对此,李如成并不反对,但是他对产业链的完善却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随着中国的发展一个产业链完善的时代必将到来。但是现在还早,从国际上,从欧洲,从法国,意大利,它们在100多年前,200多年前也产生这样的一个状况,它们很多也是把产业链都连起来。后来随着社会化的大分工,越来越明显细分,逐步逐步再分开,我们中国工业化现在是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我认为这个连起来,也是符合我们的规律。”

无论是在房地产行业,还是在股权投资方面,李如成都积极引进合作者,但是在服装大一统这项投资上,从原材料,到面料生产,印染,服装加工,以及销售各个环节,都是雅戈尔一手投资,从不借助外力,其原因为何?

李如成曾笑言:“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比较前卫和超前,如果让我们的合作者跟雅戈尔一起奔跑,有些难度,我们只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这条产业链。”

这个难度究竟在哪里?一是中国目前服装行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OEM起家的中国服装业多数企业集中在服装制造的下游,造成上游空缺,同时销售渠道长期由定制者把控,没有形成自己的销售渠道,造成生产企业一方面难以把控市场,另一方面难以把控终端质量。二是中国每个企业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在合作时,在利益共享,实行长远战略合作方面,很难考虑对方。对此,李如成深有感触,曾经他有意与江苏一家毛纺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但是这家企业看到下游成衣利润较高,拒绝了与雅戈尔的合作。其后果是,由于不了解成衣行业,反而失去了主业的优势。如此一来将雅戈尔逼入了上游产业,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竞争对手。

然而,横跨上中下游三个产业的雅戈尔并不轻松。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整个一条龙下来,战略架构,分工协作,利益分成,人员布局,市场快速反映渠道……如此种种,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可能就是满盘皆输,对此李如成是否绝对的把握能够掌控自如?

“自然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为了这种新的模式,我们引进了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对此,李如成信心满满,“对整个大的产业,我认为还是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至少目前来看,(新模式)我们带动也是很大。由于我们每一个产业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对来说,成本就比较低。就是我们容易比人家更大地去冒险,更大地去投入。而且我们自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要生产什么品种,这样我们整个产业链都可以带动。应该说对我们整个企业发展,还是增加了竞争能力,我想未来五年之内呢,应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事情真的如李如成所说那样简单吗?整条产业链下来不过是一个大车间吗?仅仅举一个小例子,如果面料厂与生产厂家对第二年面料预测出现分歧,或者不准确,不但直接影响产品声场,更影响最下游的销售。船大难掉头,与一般单一生产企业相比,这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现象,在雅戈尔产生的破坏力度要远远大于其它企业。

虽然从2004年起,李如成就开始全面布局“服装大一统”产业链,但是时至今日,这条产业链还尚未完全建立,仍需5-10年之间才能完善,还有仅仅1年半的时间李如成就要交出“权杖”了,哪一个人能够接替李如成,灵活舞动这条巨龙呢?现在仍未可知。

李如成在内部建立了规范的协调反馈机制,也在逐步布局这种大一统产业链的人才格局,乃至不断的调试。并在2009年7月,李如成以14亿元增资雅戈尔服装控股有限公司,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的22家服装营销板块和生产板块企业的全部股权将注入控股公司。

然而,这种对主业的巩固并不局限在国内。2008年1月,世界经济危机尚未完全现行之时,李如成早已抄底海外,收购KWD旗下的SMART和新马。一具进入美国市场。在这之前,李如成也曾尝试过打破美国垄断市场。“要挤进去的难度很大,”他曾经感慨道。的确如此,他曾派一个团队到美国,三年400多万美金的投入,开拓出来的市场不尽人意。

如果换作经济危机的今天恐怕也不太容易,美国开始树立的贸易保护主义,奥巴马政府要抛弃过去美国人在消费,中国人、德国人在生产供货的局面。

这个恰如时机的收购,将会给雅戈尔的产业链布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看重的不是KWD在斯里兰卡、菲律宾以及香港等14个生产基地,我看重的是他们的设计能力和销售渠道。”李如成一语道破真谛。

新马有50多年的质量和销售体系,注重流程,在美国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市场有一定量的占有率,而雅戈尔的成本控制体系占绝对优势。消化这一次经典的海外并购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但是只要新马与雅戈尔这两个体系融入在一起,雅戈尔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服装企业。

上游原材料种植汉麻,下游销售环节更下血本25亿打造雅戈尔“球”(指各地分销公司)。李如成如此大手笔的扩建产业链,背后是30多万雅戈尔股民的支持。由此,雅戈尔的一举一动将牵扯到上百万人的利益,一向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李如成将会到期退休,还是高举“权杖”引领接班人再走一程?

“传道”不“传人”

回首30年,李如成纵横联合的布局逐渐明晰,为中国许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可参照的坐标。逐步明朗的布局和管理规则,一枚传承的“钥匙”也即将打造完成。

早在五年前,李如成曾言:“交接班,传道不传人。”即传承的是他所构建的企业框架,产业布局,以及他所创立的企业家精神。他确立的企业管理框架,是既不能学美国,也不能学欧洲,因为在他看来,美国人都愿意当经营者而不是所有者,欧洲企业是“福利企业”。而李如成在雅戈尔内部强调三种角色的统一: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合一。

李如成的密友都知道,这个从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汉子,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直保留着质疑。宁波市几家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一个“宁波论坛”,在这场论坛上李如成着实在暗地里与香港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等人较量了一番。

表面憨厚,骨子里精明的李如成,用宁波商人特有的谦逊,请教陈家强教授,现代企业制度对雅戈尔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而事实上,通过近30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李如成似乎摸到了企业管理的一些窍门,形成了他的土路子。他并不忌讳别人说他是农民,干脆用一种朴素简单的方式来思考。诚如很多第一代企业家所说:“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参照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不断向外学习,但是更相信我们一刀一枪换来的真东西。我们创业的30年也恰是改革开放的30年,对于政府的政策比起新一代企业家,我们了解的更透彻。”

李如成作为其中的一员,他身上也有这一带企业家的深深的烙印,譬如,第二代企业家更关心市场;第一代企业家在关心市场的同时更关心政治,关心国策,关心世界局势的变化。他们的发家起业,均跟当时的政策关系紧密。与第二代企业家相比,他们更关心企业切实可行的发展,即使手中玩着资本运作,他们依然不能完全脱离实业,万向控股的鲁冠球是如此,联想的柳传志是如此,李如成更是如此。

2008年买下新马时,李如成除了设计和销售渠道之外,更看好的是新马以徐静波为首的团队。徐静波,年近花甲,身材修长,风度优雅,上个世纪70年代即进入服装行业,是香港服装业的传奇人物,1995年时心灰意懒准备退休,之后在Kellwood盛邀下二次出山,他身边的团队没有一个人与他合作时间在10年以下。2004年徐再次萌生退意,这成为Kellwood寻找买家的重要原因,而李如成收购的条件之一是徐静波短期内不要归隐。据参与交易者向透露,李如成曾对徐说:“你不做,再便宜我也不要。”权衡再三,徐静波留了下来。

“内地服装企业情况从1979年我一直看到现在,有钱的企业家他们苦的时候我也看见过。李如成和很多人不一样,他从头至尾,真的是实实在在地做。”徐静波说。

因此,可以断定,李如成即使准时退休走人,这根“权杖”也绝不会交给一个职业经理人。他需要一个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而任何都知道李如成在选拔人才的方面,比起学历更看重经历。他认为:经历是唯一的,没有学历可以再提升,只要自己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就成迈向成功。另外一点,李如成重德,这是似乎是企业家的套话,但是李如成说起来,却给人一种信服感。

尽管李如成不能完全相信现代企业制度,但他并非夜郎自大般的抵制,也不是鼠目寸光式的排斥。他既思考家族企业好在哪里,也积极了解现代管理制度到底是什么。希望从经验与现代管理理念结合之中找出来一条雅戈尔能够传承下去的路。

他十分热衷出国考察,足迹遍及东南亚、日韩、欧美。他最关注这些地方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家族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家族企业发展得不错,这让李如成在思考雅戈尔的发展大计时,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在这种矛盾又开放的心态之下,李如成相信多年的实战和成功经验能够把握雅戈尔,也能够为雅戈尔的未来设计最宏伟的蓝图。在种种布局走向正规之后,传承的确是李如成面临的最大问题。

看着雅戈尔起起伏伏延绵万里,纵横几大产业的江山曲线;屹立在雅戈尔这艘巨轮的船头,李如成真的希望再多给他几年时间,将最后的传承完美交接,打造一个中国的GE!

 

专家点评:从1982年起步,他用自己的年轻心态,打造了一个集服装产业、金融投资、房产商务的商业王国,李如成,雅戈尔集团掌门人,一个集大成的企业家。

                          (陈乃醒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