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
香港甬港联谊会永远荣誉会长
小传:
1915年出生于镇海庄市钟包村,少时就读于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大陆银行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工作。1962年迁往香港定居。
1984年10月与其妹素菊、丽泰共同出资在钟包村新建一所以其父亲命名的“兆龙学校”,并为村里修筑一条水泥路。此后近20年来,先后捐资助建或与兄妹合建镇海龙赛医院、龙赛中学等公益项目,同时设立奖教、奖学、奖医基金,并把捐资项目扩展到文成、缙云等贫困地区。
由于包玉书先生的爱国爱乡精神,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之后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楷模”荣誉称号。
3月下旬的一个傍晚,记者拨通了包玉书先生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女儿。听说家乡的记者来采访,今年已91岁高龄的包先生马上接过了电话。电话那头,包先生用他那地道的宁波话和记者娓娓道来,谈话间还不时伴着爽朗的笑声。因为年纪大了,包先生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呆在家里,除了散步以外,平时很少出去。他也很少看报纸和电视了,只是听亲人说说新闻。
A 献给故乡的第一份厚礼
镇海区兆龙学校是包玉书兄妹献给家乡人民的第一份厚礼。1984年10月28日,包玉书一行应邀返乡访问,来到了钟包村小学。当时的钟包村小学条件相当简陋:墙壁已经破损,桌椅高矮不一,风声中门窗咣咣作响。当晚,包玉书先生一夜难眠,他想起了刚刚谢世的父亲包兆龙先生,想起了父亲平时对后辈们的反复叮嘱:叶落归根,建设家乡,热爱祖国。
第二天,包玉书先生将捐资建校的想法告诉了胞妹包素菊和包丽泰,立即得到姐妹俩的支持。于是,他们共同出资100万元港币,新建了一所以其父亲名字命名的“兆龙学校”。
此后20年间,包玉书先生先后20余次返乡,偕同家族其他成员共同捐资,或个人出资,先后助建了龙赛医院、龙赛中学、兆龙学校新教学楼、龙赛体育中心、庄市老年娱乐中心,并且捐赠医疗器械、教育设备,还设立奖教、奖学、奖医等各类基金,包玉书先生还为镇海海防历史纪念馆捐过款。迄今为止,包氏家族仅在镇海区的捐款项目就达38个,捐款额超过3500万元人民币。
1997年,包玉书先生把捐资范围扩展到省内边远的一些贫困地区,在丽水的文成、缙云两县捐建3个项目。1998年,他又出资40万元人民币,助建兰溪市诸葛镇中心小学和永康市花街镇大屋小学。与此同时,包玉书先生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而且还多方联络海外同乡好友,陪同他们回故乡参观访问,为他们捐资赠物牵线搭桥。
1996年10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包玉书及其胞妹包素菊、包丽泰“爱乡楷模”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业绩。此前,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包玉书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B 爱吃家乡的咸烤菜
说起家乡菜,包老先生兴致很浓,尤其对酱豆腐、臭冬瓜、咸烤菜之类仍念念不忘。每次到家乡,他总不忘带一点回去。有一年,包玉书先生应邀来到内地。镇海侨办同志得悉后,特地准备了一些烤菜送到包玉书先生下榻的地方,包玉书先生听说家乡来人非常开心,又听说还特意为他带来了烤菜,更是欢喜,当晚他推掉了应酬,为的就是能吃上一顿地道的“故乡饭”。了解包先生的人都知道,包先生之所以偏爱家乡烤菜,是因为他对故乡有着一份浓浓的深情。
正是缘于这份乡情,包玉书先生全然不顾年迈体衰,每年两次返回故里,热心捐助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当记者谈及这一话题时,包老先生显得十分淡然,他连声说:“为故乡人民做点事,出点力,应该的,应该的。”
包玉书先生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但他自己的生活却俭朴之极。在镇海侨联,记者听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早在1996年3月,《浙江日报》记者到香港包玉书先生府上采访。记者原以为像包先生这样在家乡一掷万金的香港著名实业家,一定是居豪宅享荣华,可怎么也没想到他的家竟是那样地俭朴。约60平方米的客厅,除了靠墙摆放的一圈旧沙发和一套油漆都已磨损的花梨木桌椅外,难觅其他值钱的家当了。客厅的一台窗式空调,据说已用了10年,开动时“嗡嗡嗡”的声音不绝于耳。已使用多年的彩电是53厘米的,旁边架着一台半旧不新的鸿运扇。包先生个人生活也十分节俭,他的内衣,常常是穿到破了才更换。平时,家务事以自己料理为主,仅请一名钟点工打扫卫生;家用电器坏了,总是能修则修,不轻易扔掉。他对记者说:“我们是中国人,节俭这个传统美德到啥时都不能忘掉。”
C 为参与宁大建设而深感荣幸
“宁波大学是宁波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为能够参与宁波大学的建设而感到荣幸。”这是包玉书先生在支持宁大建设时说过的一句话。
从包先生的谈话中,记者听得出包玉书先生对其胞弟包玉刚率先创办的宁波大学的发展十分关注。记者了解到,包玉书先生不仅在包玉刚生前多次到校考察访问,“船王”去世后,他以支持宁波大学的建设为己任,更加关心与支持宁大的发展。
1999年8月,由包玉书先生和侄女包陪庆女士共同出资420万元人民币助建的宁波大学包氏4号教学楼正式竣工启用。它的建成,不仅满足了宁波大学新学期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而且也为位于学校中心区的包氏教学楼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包氏4号教学楼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它是包氏家族捐资助建宁波大学1-6号教学楼群中的最后一幢大楼。它的建成使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气势恢弘、中西合璧的宁大教学楼群连成一体,为宁波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硬件设施。
包玉书总是这样默默地为故乡教育事业作贡献。在2001年3月,他与包素菊、包丽泰女士一起捐赠100万美元兴建宁波大学龙赛理科楼。他以自己的行动谱写了包氏家族支持宁波大学发展的新篇章。2002年3月,包玉书先生再次捐资220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包玉书科学楼,该楼由6幢学院楼围合而成,滨临甬江,气势非凡。该楼建成后为宁波大学文科学院和图书信息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坏境,而且还与现有的包氏教学楼群南北呼应、形成了校园新的格局,为宁波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采访匆匆结束了,道别声中,包老先生再次爽朗地笑了,他说:“看着家乡一天比一天好,我很开心。”包老先生还向记者透露,今年他准备再到家乡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