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精神”与海洋文化情结
2005-01-30   來源: 海洋文化

(作者:章仲根)

近代“宁波帮”企业家崛起于世界,很有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今年正值邓小平同志提出:

“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发表20周年。研究“宁波帮”之所以能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很有必要。

许多专家认为,“宁波帮”成功之道,在众多的客观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宁波有得天独厚的商业环境。实际上这还是表面现象,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宁波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和独特的宁波文化熏陶。

一、“宁波帮”与“宁波帮精神”

按照商人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和观念,有人将中国商人分为十大类。最富于创新开放精神、风险投机意识、重利求实作风的要数浙江商人中的“宁波帮”,宁波人向来以拥有“宁波帮”而自豪。

宁波是一个滨海的港口城市,自古以来,甬人喜欢经商、善于经商已蔚然成风。由于地理优势,在古代宁波商人中,从事海外贸易者已并非少数,如唐代张友(支)信、宋代张云衢、元代倪泌等,只不过仅是零碎、分散,形不成商帮规模。结成商帮,则是明末清初,是宁波商帮初始阶段,其标志是在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宁波商人在北京创立“鄞县会馆”。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进入到发展时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宁波商人在

常熟设立“宁绍会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号称“九省通衢”的汉口建立“浙宁公所”。到了嘉庆年间,宁波商人在上海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开设“四明公所”、“浙宁会馆”。以后在其他各地陆续成立不少会馆。这时活动范围主要在国内,宁波商帮从北京开始、在上海发展。

近代“宁波帮”崛起,是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商会组织长期为宁波人所控制,“宁波帮”称雄上海滩。到了40年代末,出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大批工商业实业家从上海移居港、澳;或以台湾为跳板,转向东南亚、南北美洲、大洋洲、西欧。在海外的“宁波帮”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抓住50~60年代世界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开创了辉煌的业绩。早在90年代,“宁波帮”进入世界十大华裔富家就有2人,香港十大首富有3人,美国十大华人财团有1人,东京十大华侨财团有1人。有的成了世界顶尖人物,如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不少成了行业顶尖人物,如号称“鱼翅大王”张尊三、“电影大王”邵逸夫、“春卷大王”范岁久、香港“电子大王”邵炎忠等。

二、宁波的传统文化

综观所有成功的“宁波帮”,他们从小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宁波面对浩瀚的东海,背枕秀丽的四明,厚重的七千年文化沉淀,造就了宁波人勤奋好学、崇尚读书的民风。在民间只要有些条件,总是千方百计送自己的子弟去学堂开蒙识字。正是因为幼小的脑海里烙上深深的儒家文化烙印,宁波商人才有以后商海中诚信的基石。诚信,使他们在商海受挫折时,有人相助。更在经济大舞台上,导演出许多波澜壮阔的大手笔。正如董浩云友人赵浩生说过:“我认为董浩云成功之道无他,就是讲信用,这可是一笔无形且无价的财富。就凭‘董浩云’一纸签名,日本最大的造船厂愿为他制造30万t的大油轮;就凭‘董浩云’三个字,中东的石油输出国愿和他签订10年的运油合同。”

如果“宁波帮精神”主要就是儒家文化,那么“宁波帮”就和徽帮、晋帮等商帮差不多,不会出现“宁波帮”久盛不衰的局面。“宁波帮精神”不是仅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汲取,更是从宁波文化中汲取,宁波文化是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宁波海洋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正是这种独特的宁波文化,才造就了“宁波帮精神”。

1.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宁波由于地理优势和较早被迫开放原因,外来文化较早涌入,加上濒海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宁波海洋文化。文化指以大陆为背景产生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水文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等差异形成了许多区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大陆文化由于受陆地上山河阻隔,往往容易造成狭隘性、封闭性和保守性,产生墨守成规、求稳怕乱,提倡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思想,所以大陆文化虽然厚重、精致、典雅,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海洋文化则是一种商业文化,由于它产生的背景是大海,所以包含着大海的许多秉性:大度,有大海般胸襟与宏大的气魄,给人们以豪情、信心与力量;创新,大海亘古常新,既有周而复始,更有气象万千沧海桑田的特色,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包容性形成的多元性兼容并蓄,交融互补,把“舶来品”外来文化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勇于创新、善于取长补短的优势,造就了海洋文化珍贵的特色。

2.宁波海洋文化是历史形成的

海洋文化是个大概念,并非是海边城市都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宁波正是有着独特的优势,才造就了宁波海洋文化。宁波作为江南古城,许多人把它的特色定位在江南水乡的格局上,实际上这不是宁波的强项,更不是它的个性,因为论水乡的景色布局宁波敌不过苏州,论水乡的底蕴内涵宁波胜不了绍兴。宁波的优势和特色体现在海洋。河姆渡遗址已有先民涉海的木桨,在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在一块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上,有一幅奇特的图案,除了太阳和两边的飞鸟外,下面图案令人费解。结合在河姆渡出土的木桨、独木舟残件、陶舟模型等,我们不妨可以大胆地猜测:这是不是我们祖先画的海洋图案。河姆渡海洋文化之谜等待我们去破译。河姆渡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原始文化瑰宝。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祖先给宁波的海洋文化写上的光辉一页,早在元代宁波(当时称庆元)就与广州、泉州一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明清时期抗击海外列强的斗争又给宁波的海洋文化添上可歌可泣的一笔,有经历平倭、抗英、抗法等抗击外来侵略战争的镇海口海防遗址,不仅在陈列馆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还有朱贵祠等一大批遗址,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骄傲。留下来许许多多传统的宁波海洋文化,也正是宁波城市文化最具个性和特色的东西。

5.宁波城市文化的特点

宁波的城市文化不是单一的大陆文化,或者单一的海洋文化,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颇有特色的宁波文化,这就是以浙东学术文化为核心,以宁波海洋文化为主线的宁波城市文化。浙东学术文化博大精深,宁波海洋文化源远流长,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实际上,早在宁波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对宁波名城特色作了精确的概括: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口岸,浙东文化的摇篮,明清以来反对侵略斗争的前沿。这对宁波的城市文化中这二者的结合作了很好的剖析。

“宁波帮”中的不少优秀人士,从小就深受宁波这种特色文化熏陶,所以在“宁波帮”身上可以看到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完美统一。

三、“宁波帮精神”的海洋文化情结

将“宁波帮精神”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宁波帮精神”与宁波海洋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宁波帮”顽强开拓、冒险创新精神与大海“弄潮儿”本色一脉相承宁波人极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宁波谚语“要窜头,海三湾。”意思就是要发迹,出海闯世界。

宁波另一句老话“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这里虽然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意思,但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宁波人闯天下的普遍。上海开埠以后,宁波人即如潮水般的涌到上海,从最低微卑贱的劳动做起,从零做起,白手起家。人们都说“宁波帮”极富有冒险创新精神,《定海县志》说:“冒险之性”为“岛民所特具”,“航海梯山,视若户庭”。善于捕捉机遇,锐意开拓新领域,是许多“宁波帮”迅速崛起的秘诀。世界船王包玉刚说过:“涉足航运业对我是一种挑战,也是对我们进出口能力扩展。虽然我父亲极力反对,说是危机四伏,但我坚持己见。”这正是大海“弄潮儿”本色,住在海边孩子从小崇拜“弄潮儿”的胆大敏捷,“弄潮儿”敢于在潮头上抢鱼,没有一定的胆量和技能断然不敢冒这个险。另一位世界船王董浩云先生,年幼早在浙江定海中学读书时,在历史课听老师讲郑和下西洋时,就用地道的定海话回答老师:“地球表面四分之三是海洋,我应该像郑和那样有雄心征服海洋。”这句话成为他毕生献身于航海事业的预言和印证。

2.“宁波帮”容易接受新事物正是海洋创新精神的体现

人们都说“宁波帮”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捕捉商机,锐意开拓新领域,越是新兴事业越勇于去尝试,是“宁波帮”快速发展的绝招之一。

从经营行业也可以看出,“宁波帮”往往瞄准新兴行业。海外轮船进入我国后,沙船业衰落,甬商便马上转向经营轮船业。19世纪末,经营钱庄的甬商意识到钱庄不久将被银行所淘汰,便设法插足银行。这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思想正是受到海洋文化创新性的影响。宁波被迫作为“五口通商”之一,洋人与外来文化源源而来,宁波人没有把他们视为洪水猛兽,而是以包容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Ⅸ鄞县通志》记载:甬人具有冒险性,都习海善航,以是与西人接触较早。接受西文资本主义经营思想较快,所以甬人以商著称,国中凡新IFI企业,几莫不占相当之地位。

5.以同乡地缘情谊为纽带的“宁波帮”,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来自于风雨同舟的大海情怀“宁波帮”在创业初始,往往以家族血缘关系为核心,但宁波商人的群体意识并不局限于家庭、家族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宁波商人的群体意识日益渗入了近代因素,尤其是经济因素,这种经济利害关系与血缘乡情等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其核心是强调团体与联合的力量,以便在当时险恶的经营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近代宁波商人都十分重视行业与商会组织,以此把分散的个体联合起来,并借此维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在宁波商人比较活跃的地方如上海、汉口、天津等地,他们往往在这些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宁波商人重视团体力量,发挥联合优势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无宁不成市,有宁必有同乡会,同乡中的团结互助在“宁波帮”中很突出。当年宁绍轮船公司受外轮压低票价倾轧发生危机时,同乡会组织“航业维持”捐款,除了补贴票价外,还添购了一条新船。四明银行遇到风潮发生挤兑濒临险境时,同乡所开钱庄、商店家家代为收兑,甚至同乡职工也会自动摸出现洋收兑四明钞票,维护了钞信。“宁波帮”这种精神有着浓厚的海洋色彩,渔民最懂得和衷共济,宁波渔村在赶小海时有一道风景:“夜撮泥螺”,泥螺喜欢在春夏之交、闷热的夜晚出洞游荡。这时,捡泥螺的队伍会浩浩荡荡地开向海滩,在下海前有一道绝不可缺的铁定程序:点清人数。然后一字排开边捡边吆喝,这相互隔三差五的呼来唤去,绝不可等闲视之,更不可不回音,这是在报平安,否则可能会闹出意想不到的险情。风雨同舟更体现在一旦海上遇险,只要将扫把倒插在船头(渔民习俗:遇险“警号”),就是刚为争鱼闹得不可开交的“仇人”,也会立刻赶来救援,这是中国渔家的共识。

4.“宁波帮”乐于造福桑梓的精神和渔民恋乡爱家互恋情结

“宁波帮”从小受海洋文化熏陶,有着落地生根的移民精神,这与大陆文化提倡落叶归根有所不同。但是绝大多数的“宁波帮”又具有相当浓郁的乡土恋情,这也是恋乡爱家的渔民互恋情结。由于渔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相分离,渔民周期性在海上捕鱼,与亲人、家乡节律性分离,间歇性的隔离所带来的启盼,加深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情意。久而久之,渔民与家人自然产生了强烈的互恋情结。正是由于这种心态作用,“宁波帮”在海外成功以后,特别关注家乡,捐助巨资在故乡办医院、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已经蔚然成风,造福桑梓、惠及故里成了“宁波帮”的光荣传统。赵中安先生说:“为什么海外宁波人捐赠多,而投资少呢?因为从家乡出来的宁波人都是年纪很大的老人了。你外头做生意成功了,总希望在家乡也能成功,但那是为了帮助家乡,而不是为了赚家乡的钱。赚了一辈子外国人的钱,最后回来赚家乡的钱,那算什么本事啊。”20多年来,向内地捐资的“宁波帮”已有400多人,捐资项目多达数千个,捐资额高达40余亿元人民币。

捐资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所捐数额之巨,“宁波帮”是独一无二的。

四、让宁波海洋文化作出新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2003年宁波的经济发展出现令人惊喜的新高:国民生产总值1769.9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330亿元,增长2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7.6亿元,增长39.3%。宁波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居民收入已跃居全国第四。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要保证宁波经济能持续高速发展,必须从各方面增强竞争力。

1.让宁波海洋文化成为与第二代第三代“宁波帮”沟通的桥梁老一代“宁波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退了下来,如何继续加强第二代、第三代新“宁波帮”与故乡的情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要利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让新“宁波帮”寻根认祖。更重要方面是要激起新“宁波帮”对故乡的投资热情。在这方面宁波海洋文化建设可以有所作为,因为绝大部分“宁波帮”现在主要空间在香港,濒海的宁波在海洋这个特点上与香港有不少共同之处,只要我们在投资环境和城市文化上加把劲,在同等条件下,新“宁波帮”肯定乐意在故乡发展。假如老一代“宁波帮”不愿意挣家乡的钱,那么对新一代“宁波帮”我们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来故乡投资,使他们既帮助故乡建设,又能在宁波赚到钱,真正傲到互利互惠,取得“双赢”。

2.利用宁波海洋文化品牌提高宁波知名度

大有可为正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提升文化城的宁波,可打的文化品牌不少:具有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海上丝绸之路又使宁波早在宋代已名扬东南亚,宁波有许多优秀的海洋文化遗存,为什么不能让最能显示个性的宁波海洋文化为宁波经济作更大的贡献。说起特色文化作用,可举一例:提起“风筝之都”,大家就会知道是潍坊,山东潍坊原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市,就靠风筝名闻天下,这是特色文化最宝贵东西,无形资产的威力。一只小小风筝,一只形成了文化产业的风筝,不但直接火红了旅游业,由此而来的招商引资、扩大商贸更为潍坊增添了多少财富和光彩。特色文化就是这么神通广大和不可思议,可以将一个小地方知名度和竞争力上升到如此之高的地步。

现在来宁波的外商越来越多,但是吸引他们的大多还只是质优价廉的宁波产品,我们为什么不能既有质优价廉的宁波产品,又有丰富的宁波特色文化。让来宁波做生意的外商感到待在宁波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新一代“宁波帮”感受到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宁波。当然增强宁波的城市文化来促进宁波的可持续发展,从产生效益的速度上不可能一蹴而就。用建设文化大市带动经济发展,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可靠基石,也是要使宁波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宁波帮企业家的崛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 沈雨梧.走向世界的宁波帮企业家.杭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

3 宁波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宁波文史资料.1994

4 王学渊.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3)

5 余贤群.邓小平与包玉刚.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6 王耀成.希望之路赵安中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推薦